在创新投资中,专利正从配角变为主角。今天,让我们探讨专利如何成为创新投资的“安全垫”与“放大器”。
01 从“投人”到“投IP”
技术创意源于人脑,但专利属于企业。职务发明制度实现了技术资产的“人格剥离”,让技术与企业而非个人绑定。
当多数风投仍在“投人”时,前瞻性资金已转向“投IP”策略。相比人才的不稳定性,专利组合提供了三重保障:
- 将人的技术转化为企业的确定性资产
- 20年的法律保护屏障
- 更高的投资安全性和估值潜力
案例启示: 诺基亚即使出售了手机业务,但凭借通信领域的专利积累,每年仍能获得约10亿欧元的专利授权收入。反观那些没有专利保护的技术公司,一旦核心人才流失,技术资产价值便会大幅缩水。
02 专利是创新投资的“安全垫”和“放大器”
创新投资的本质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,而专利正是投资人的“安全垫”和“放大器”。
它的价值体现在:
- 防御价值:为企业核心业务筑起防火墙,提升市场竞争力
- 价值放大:当专利与其他商业要素形成组合时,其价值呈几何级放大
- 退场保障:即使产业化失败,仍有两条退路
- 专利货币化:通过授权、转让或诉讼,从他人实施专利技术中获取收益
- 特许经营模式:将专利授权给其他主体经营,获得持续授权收入
案例启示:
- 朗科:当U盘业务日渐式微时,他们果断转向专利授权赛道,利用一组关键专利将濒临破产的公司转变为“印钞机”。即使主航道触礁,仍可通过专利副航道全身而退。
- 高通:玩转 “标准 + 专利” 模式,将专利嵌入行业标准,每年仅靠“专利税”就能收获超50亿美元。
- ARM:打造 “开源 + 专利” 双驱模式,左手开放架构吸引开发者,右手用专利护城河阻止抄袭,让全球95%的智能手机为其“技术底座”付费。
- 华为智驾:坚持 “不造车” 定位,开启 “专利 + 品牌 + 联合开发” 新路径。通过专利授权为合作车企赋能技术,华为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又能为合作方提升市场知名度,通过深度合作开发雕琢产品质量和标准,全方位赋能合作车企。
03 创新投资必须审视专利质量
高质量专利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:
- 创新性:解决行业痛点
- 有效性:经得起法律挑战
- 全球性:覆盖主要市场
- 控制力:卡住竞争对手要害
在实际投资场景中,被投企业在商业计划书中常常存在自我美化的倾向。通过深度剖析公开的专利信息,投资人能够快速识别其中潜藏的虚假宣传。
以下几种常见情形值得警惕:
- 某公司声称产品设计瞄准前沿领域,但专利布局仍集中在传统领域
- 某公司声称技术有差异化优势,但缺乏专利布局
- 某公司声称开始国际化布局,但没有任何国际专利
- 最常见的,企业声称拥有多项核心发明专利,但这些专利可能根本无法提供有效保护或商业价值
说到底,专利质量是专利发挥作用的根基所在。若仅有专利数量的堆积,而缺失专利质量的支撑,那么所谓专利不过是精美的 “面子工程”,投资“安全垫”与“放大器”的效用将无从谈起。
结语
在知识经济时代,专利是企业的战略级武器。对拥有技术创新的创业者来说,专利是标配,绝不能马虎;而对投资人来说,在投资尽调时可以深度审视专利情况,特别是专利质量。因为唯有高质量专利才能为投资提供真正的保障。
没有专利保护的技术是裸奔,没有审视专利质量的投资是赌博。当知识真正成为资产,专利就是那把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。
联系我们,将为您:
- 量身打造符合“安全垫”和“放大器”要求的高质量专利组合
- 盘点和调查专利组合的真实质量
- 提供专利货币化和特许经营咨询服务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