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项专利拿到授权,就是好专利了吗?

一项创新技术申请了专利,就能获得有效保护了吗?

恐怕没那么简单。

在前两篇文章中,我们讨论了专利的本质是”排他”,以及好专利与普通专利的天壤之别。今天,我们将揭秘: 一项好专利究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?

好专利的唯一标准

在业界,有很多专利价值模型,里面包含各种维度,但从本质上说,判断好专利的唯一标准就是:授权专利得到市场应用。

这意味着好专利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达:

好专利 = 专利授权 + 市场应用

这个公式看似简单,却道出了专利价值的核心要义:

1. 没有授权的专利申请,只是一纸空文

2. 拿到授权但保护范围与市场脱节的专利,形同虚设

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,一项专利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”好专利”。

解密:什么叫做被市场应用

要理解理解市场应用,我们必须要介绍一个术语, 专利的保护范围。因为专利的保护范围覆盖市场产品,就是专利被市场应用。

很多人不太清楚专利的保护范围是什么,还有一些人认为专利的保护范围与产品说明书,或者与论文没什么两样。

真相是 :专利的保护范围完全由权利要求书定义,特别是第一项权利要求。

这个部分,是整个专利文本中,最重要的一段话,因为权利要求书的第一项,就定义了权利人声明要保护的专利范围。排他的基础,就是定义出专利保护的是什么。

举个简单例子,如果我们要为自行车申请专利:

1. 权利要求:”三脚架+两个轮”——覆盖所有自行车

2. 权利要求:”三脚架+两个轮+铃铛”——仅覆盖带铃铛的自行车

3. 权利要求:”三脚架+两个轮+铃铛+铃铛是蓝色的”——只能覆盖带蓝色铃铛的自行车

看出区别了吗?

保护范围的黄金法则:

1. 权利要求特征越多,保护范围越小;特征越少,保护范围越大。

2. 权利要求中每一个无关紧要的特征,都可能大幅缩小保护范围。“蓝色铃铛”没人做,也就意味着这个专利和废纸无异!

解密:专利授权条件

想要专利顺利授权,核心在于满足” 创新性” 要求。

审查员会拿权利要求和现有技术进行比对,判断是否具有创新性。如果权利要求中的技术方案已被现有技术公开,那么专利申请将被驳回。

继续我们的自行车例子:

1. “三脚架+两个轮”——基本结构,无创新性,难以授权

2. “三脚架+两个轮+铃铛”——铃铛是常见配置,仍难以授权

3. “三脚架+两个轮+铃铛+铃铛有报警功能”——报警功能可能具有创新性,有望授权

专利的两难困境

现在,您可能发现了专利申请中的一个矛盾:

· 要授权,需要缩小保护范围

· 要保护,需要扩大保护范围

真正的好专利,就像走钢丝,既要保证能获得授权,又要确保保护范围足够大以覆盖市场产品。

同时做好授权和保护,是个专业活!

好专利为何如此稀少?

好专利生产的容错率极低,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失败:

1. 申请时机问题: 申请过晚,技术已被他人公开

2. 授权过程问题: 被驳回,或为了授权过度缩小保护范围

3. 撰写质量问题: 保护范围过窄,或偏离核心技术方案

4. 执行难题: 无法发现外部实施,或被轻易规避

5. 管理缺陷: 专利意识不足,遗漏关键技术申请

6. 服务机构原因: 专业能力不足,服务质量有限

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可能导致”一无所获”的结果。

结语

好专利不是偶然产生的,而是精心设计的结果。

理解了专利授权和保护范围的辩证关系,您就掌握了打造好专利的核心秘诀。

与其盲目追求专利数量,不如聚焦于提升每一项专利的质量,确保它们既能获得授权,又能在市场中发挥真正的排他效应。

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们将探讨如何生产好专利,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专利价值。敬请期待!

本文是”正本清源谈专利”系列的第三篇,我们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带您理解专利的真正价值。如果您对专利有任何疑问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