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的文章中提到,互联网具有强烈的赢家通吃效应,那么这是否意味着,互联网行业没必要持续保持创新了呢?

其实不然。我们看到,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,无论规模大小,都保持了比传统行业更高的工作强度和节奏,加班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饭,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?

实际上,赢家通吃是相对的,对于领先者来说,由于正反馈效应,用户和规模会螺旋式上升;可是同时,对他们的竞争者来说,正反馈效应也是存在的。也就是说,一旦竞争者取得了明显优势,那么竞争者的上升过程是极其迅猛的;而原有的领先者一旦进入下降通道,由于正反馈效应的存在,如果不持续补血,其可能会进入加速下跌的通道。加之创新往往出现在边缘地带,在后进者进入正循环之前,领先者往往不会注意到创新来临,直至后进者的正循环发挥作用。一旦推上轨道,那么后进者的增长速度将是指数级的。

后进者玩命进行创新,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,先发者则玩命更新产品,避免落后于后进者,这也就构成了当今互联网行业的创新生态。

互联网的创新特点

(1)互联网创新的根基是共享和开源的代码

如果把互联网产品比作高楼大厦,那么组成高楼大厦的砖块、钢筋,就是海量的开源代码库。目前从手机操作系统,到云计算、人工智能,再到区块链,无一不是开源代码的天下。一段段的开源代码,就如同乐高拼装的基本单元,虽然基本单元的种类和形式比较有限,但经过拼装和连接,就会产生无穷多的变化可能。

(2)产品创意是互联网创新的关键

在互联网正反馈环中,产品的地位至关重要。如果产品不能把用户留存下来,那么在正反馈的作用下,这种下降趋势会被放大。

所以,互联网创新多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,只要用户还有未被满足的体验,那么就会不断出现互联网创新。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目标,就是通过打磨产品,提升用户体验,进而提高新增用户和用户留存。

手机屏幕只有方寸大小,大到产品架构、业务逻辑、界面和交互设计,小到每个icon怎么摆放,其中每一项,对用户体验都至关重要。例如抖音和快手,一个使用了单列方式,通过上下滑来切换不同视频,另一个使用了双列方式,则是增加了视频多样化体验。

好的产品让用户每天能感受到你的服务,用户自愿留在这样的产品上,进而提升口碑,带来品牌效应,这才是互联网产品的必由之路。

(3)互联网行业相互借鉴的难度低、频度高

正因为互联网产品大部分是“拼乐高”,难度并不在于每个乐高模块有多么难实现,而是在于充分理解市场,并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产品。一旦产品实现的业务流程确定,技术实现难度通常不太高。

从行业实践来说,许多产品迭代的内容,其实并不是创新,而是借鉴和学习。举几个例子,随着抖音、快手这类短视频的爆火,微信也加入视频号功能;随着clubhouse的爆火,许多国内厂商甚至推出和clubhouse一模一样的产品。这不禁让人产生困惑,创新不是很重要吗,为什么实际上大家又在学习、借鉴甚至是抄袭呢?

我们往往看到了创新的成功,但却忽略了创新的成本。十次创新,九次失败,如果不给创新者额外的奖赏,那么又有谁会为了10%的成功几率去创新呢?反之亦然,如果不创新,直接抄袭会受到惩罚,而且受到的惩罚远远大过能得到的好处,就会倒逼原本不创新的人去创新。这种制度设定就是知识产权制度,具体到产品技术创新,也就是专利制度。

目前市场上仍有大量抄袭现象的存在,究其原因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:一是专利获权,二是专利保护。如果专利获权难度低,保护力度大,会倒逼公众创新。反之,如果专利获权难度高,保护力度小,那么就会打压创新,并间接鼓励抄袭。

随着国家层面达成共识,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是创新,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。随着专利保护力度急剧提升,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刚需,专利越来越成为企业标配,而且专利价值也将进入长长的爬升坡道。

以上,便是对互联网行业为什么要保持创新,以及互联网的创新有哪些特点的介绍。后面,我们将会进一步深入讨论互联网行业的专利价值,期待您的关注。
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