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篇文章我们提到“专利价值不止于证书”。专利证书作为一种资质固然有其价值,但专利制度的初衷远不止于此。如今在中国,专利常被简化为量化指标,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制度设计的本质。本文将深入探讨:究竟什么样的专利才能称得上是好专利?
一、专利的核心在于创新
要评估专利的质量,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。
专利授权的两个基本条件:
- 技术的可实现性:方案必须能够在实际中被制造或使用;
- 技术的创新性: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。
满足以上两点,即构成一个“合格”的、可授权的专利方案。
但要成为“优秀创新”,还有更长的路要走。
二、从“合格”到“优秀”:好创新的四个条件
优秀的创新除具备授权条件外,还需满足以下两点:
-
满足市场需求
创新必须回应真实存在的市场痛点,或能以更高效率、更低成本满足用户需求。 -
商业上的可持续性
创新应具备可行的盈利模式,能够覆盖成本并实现持续运营。
💡 举例说明:
如果某厂商一味提高电视机亮度,甚至以伤害用户视力为代价,这种创新虽“新”却无市场需求,不可能成为好专利。
再如圆珠笔最初售价高达190美元,商业上不可持续;直到经过改良成本大幅降低至2美元,才真正走向市场,至今全球销量超1000亿支。
三、好专利的简化定义
若上述四个条件中任一不满足,创新就难以获得市场应用:
- 技术不可行 → 无法产品化;
- 无市场需求 → 无法商业化;
- 商业不可持续 → 难以推广和维持。
反之,被市场应用的专利,一定同时满足以上所有条件。
因此我们可以将好专利的标准简化为两条:
- 符合专利授权条件;
- 得到市场应用。
进一步简化,即:
好专利 = 被市场应用的授权专利
-End-